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业界动态 > > 内容页

航天强国征程上的青春之歌——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体

来源:新华社新闻 2023-01-29 20:46:38

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题:航天强国征程上的青春之歌——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体


(相关资料图)

刘显波、李国利、杨晓敏

“嫦娥”探月,“天问”探火,建成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在这一个个成就的背后,有这样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年轻人——他们托举神舟、遥控“嫦娥”、牵引“玉兔”、驾驶“祝融”,以九天揽月的雄心壮志和精测妙控的过硬本领,连夺22次重大航天任务全胜,在全面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上唱响了一曲嘹亮的青春之歌。

(小标题)键指苍穹,挥洒青春逐梦航天

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直刺苍穹。

此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里灯火通明,也是一派紧张忙碌景象。

“北京明白!”

坐在调度台前的北京总调度高健,冷静沉着地发出一道道铿锵有力的指令。在统一调度指挥下,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经过自主变轨,成功对接空间站。

“‘北京明白’,一句要练千遍,千遍只为一句。”今年28岁的高健,在多次重大任务中担当总调度。他说:“只有真正懂得,才能真正明白,因为我的身后是中国航天。”

月面采样,难度极大。48小时内,航天器不仅要完成一系列规定动作,还要定时定点实施月面起飞,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地球和月球38万公里之间的连线互动。

与高健同为“90后”的鲍硕,是这个中心首位女调度。为顺利完成任务,她在任务开始前的一个月就开始调整作息时间,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推演流程、模拟故障、练习口令。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落月后,鲍硕从搭档手里接过采样的接力棒,调度指挥机械臂准确完成每个动作,千余条指令从她口中发出,近万句调度交互无一错漏。最终,表取采样封装任务完成时间比预计整整提前了7个小时。

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航天首次径向交会对接圆满成功。

“整个对接过程是高动态的,神舟十三号飞船飞到空间站下方后,由于轨道不同,两个航天器保持对接所需要的相对位置和姿态是很难的。”载人飞船任务型号团队指挥乔宗涛介绍说,“我们需要精准控制飞船逐渐调整位置、速度和姿态,在安全的空间走廊内逐步与空间站完成对接。”

航天器太空交会对接是世界航天领域内公认的最复杂、最难攻关的技术之一,世界上仅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掌握并成功实施这项技术。其中,径向交会对接的难度更大。

为此,41岁的乔宗涛带领团队积累了数万个组合体轨道及姿态的仿真数据,进行了上百次的联调联试验证,参与设计约2500个故障预案,攻克空间站组合体遮挡太阳能帆板、持续控制飞船大幅度的姿态调整和轨道维持、测控条件变差、地面状态监测和应急处置难度增大等诸多难关。

400米、200米、19米……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缓缓向天和核心舱平移靠拢,伴随着“对接锁紧完成”的口令,广袤太空中,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组合为一体。

这些年间,他们已经记不得有多少次与朝霞为邻,也记不得有多少天与星星做伴,那一行行代码见证着中国空间站从“一”字构型到“L”构型再到“T”构型的变迁,也记录下这群年轻人奋斗道路上挥洒的青春汗水、绽放的岁月芳华。

(小标题)令贯星河,埋首荧屏屡创奇迹

逐梦九天,从来就不是一条坦途。

2021年5月,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经历了两度推迟发射的非常考验。

5月20日,第二次推迟发射的消息传来,已经数日没怎么休息的中心总体主任设计师姜萍又开始了一场两地同步与时间赛跑的艰难鏖战——文昌,参试各方紧锣密鼓排除火箭技术故障;北京,姜萍带着年轻团队争分夺秒为天舟重新构建飞控方案。

5日5夜不眠不休,他们将此前准备的方案一字一句重新梳理设计,拿出了成熟可靠的方案,并连夜开展相关联调验证,为5月29日实施发射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他们的精心护航下,天舟二号任务后续飞控节点均是“稳稳的成功”。探索永无止境,登攀永不停歇。经过他们的反复演练和实践验证,终于在天舟五号任务中,创造了货运飞船与空间站2小时快速交会对接的世界纪录。

遥操作团队副总师于天一永远忘不了2013年那个寒夜,嫦娥三号落月成功,玉兔号月球车代表中国第一次踏足月球,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月球绽放出绚丽的中国红。为了这一刻,于天一带领团队连续奋战,攻克“月面巡视遥操作”关键技术,让梦想变为现实。

嫦娥五号任务尤其是月面采样阶段,面临时间约束紧、机械臂控制精度要求高等诸多挑战。中心遥操作组组长荣志飞和团队成员高效精准控制着上组合体的月面采样分系统完成钻取采样和表取采样,为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决完成好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这是荣志飞的庄严承诺。

(小标题)创新超越,勇攀新的科技高峰

飞控任务智能规划,通俗地说,就是用写代码的方式规划在轨航天器和航天员每时每刻在天上要完成的任务。这一岗位被形象地称为规划航天器动作的“先知者”。

嫦娥四号任务前,团队里面的“老同志”——45岁的中心高级工程师高宇辉,通过不断努力,设计出一种基于作业的分层规划模型,将复杂的遥操作简化为几次点击操作。

这种设计理念通过后续多个任务验证,成为任务规划一个很好的设计思路。在这些系统的技术基础上,嫦娥五号月面采样和祝融号火星车的任务规划系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博士毕业后,刘传凯选择走进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把自己的机器人梦从地面延伸到了太空。

嫦娥三号任务中,他利用所学知识,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月面巡视探测任务的视觉导航,在地面遥控操作玉兔号月球车顺利着月,开启中国空间机器人在月球上的第一步。

受限于条件限制,空间机器人在太空或星表环境中还难以自主执行复杂的操作任务。地面遥操作系统,即机器人远程操控系统,就成为地面操作员与空间机器人沟通的桥梁。

刘传凯敏锐地捕捉到这项前沿技术,倾注心血潜心研究。在探月工程、探火工程、空间站等任务中,他主导研究的遥操作技术一次次辅助浩瀚太空中的机器人,上演了一幕幕太空操作大戏——

2018年嫦娥四号任务,实现了对月球车的一键式自动定位和路径规划;

2020年嫦娥五号任务,我国首次月面无人表取采样,实现机械臂操作定位与全程精确引导;

2021年空间站任务,6次机械臂操作任务圆满实施。

创新的事业孕育创新的精神,创新的精神推动创新的事业。中心领导介绍说:“如今,中心有65名青年人才担任型号指挥、总师、设计师等职务,70%以上的技术创新来自青年团队,80%的科技成果奖主要完成人是青年技术骨干。”

心至苍穹,目尽星河。

过去,这个年轻群体参与并助力了诸多突破——实现推进剂在轨补加、月背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地外天体点火起飞、携带月球样品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

未来,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火星采样返回探测、木星系及行星际穿越探测、太阳系边际探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群年轻人将会继续勇攀新的科技高峰,协同创造更多中国奇迹。(完)

上一篇 下一篇
x
推荐阅读 更多
航天强国征程上的青春之歌——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体

航天强国征程上的青春之歌——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体

新华社新闻 2023-01-29
稿酬个人所得税怎么算|天天速看

稿酬所得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额或定率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定额减除费用800元。《行政许可法》中

法师兄 2023-01-29
全球热资讯!1月30日浙A区域号牌走地面道路限行吗

1月30日浙A区域号牌走地面道路限行吗地面道路:暂停错峰出行措施暂停错峰限行根据杭州交警发布最新消息:从2022年12月21日(周三)起,地面道

本地宝 2023-01-29
芝罘区开展春节期间大型游乐设施安全检查

芝罘区开展春节期间大型游乐设施安全检查

大小新闻 2023-01-29
世界微速讯:竹木纤维冷敷和热敷的区别_冷敷和热敷的区别

1、应用情况不同冷敷:急性发炎或是刚受伤用冷敷。2、热敷:慢性发炎或受伤过了急性期后要热敷。3、2、作用不同冷敷:是降低组织的温度以达到

科学教育网 2023-01-29
2023海口公办幼儿园春招统一报名吗?

海口公办幼儿园春招幼儿园春招不会统一报名,而且也不是所有学校都会春招,只有幼儿园学位还缺的,才会招生。大家可以留意幼儿园官方公众号发

本地宝 2023-01-28
天天动态:春节档十城票房过亿

【春节档十城票房过亿】1月28日,灯塔研究院发布2023年春节档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报告。2023年春节档电影票房为67 58亿元,同比增长11 89%;观影

界面新闻 2023-01-28
传递“生命种子”!广西三名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讯息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地中海贫血等血液疾病的有效手段。近日,广西3名志愿者先后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患者送去生机。一心教书传知

南宁晚报 2023-01-28
速看:金融科技如何助推普惠金融提质增效?毕马威报告这样说

”毕马威中国金融业数字化与金融科技咨询合伙人柳晓光近日在毕马威《金融科技年度趋势》报告(下称报告)发布会上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报告

中新经纬 2023-01-18
【机构评级】 美银证券:重申新东方-S(09901) “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至37.1港元

美银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重申新东方-S(09901) “买入”评级,由于2023年第二季稳健的业务势头。另由于更高的收入增长和更好的利润率假设,将2

证星港股 2023-01-18